六祖慧能是禅宗历代祖师之一,他的一句佛偈被广泛传颂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这句佛偈言简意赅,深刻含义,使人往往在不经意间领悟禅宗的境界。
佛陀原始教义
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”,这两句话表达了佛陀原始教义。佛陀曾说:“我所得的智慧是如此之深,无法细说。”菩提是指真正的觉悟,本质上没有所谓的树,指的是宗教的各种教义;真正的明镜也没有所谓的台,指的是心中的执着和成见。古人说,“从真理上来说,菩提本来就没有树,所以菩提才是树的源头”。所以,禅宗认为,禅修的过程就是把这些树和台清除干净,亲身体验菩提的真相。
自性寂灭
“本来无一物”,是指人和众生皆空,即人和众生的本性都是空的。传统佛教认为,离开众生的世界就能得到彼岸,离开“烦恼树”才能回到“菩提树”。但六祖慧能认为,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”,这里所说的空指的是“自性寂灭”,而不是普通的空性。从根本上讲,自性寂灭是一种清净的状态,是人们在修行中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惹尘埃
“何处惹尘埃”是佛陀和慧能对于心境状况的恳求。信佛的人要达到“涅槃”这个境界,就必须跳出生命的烦恼。悟道的人必须超脱世俗,对外在的一切冷静看待,并且绝不沾染污垢。学佛或者修行必须保持内心平静,抛弃欲望的侵袭,才能走进禅宗的境界。古人常说:“开口便错,直言无益。”表明内心的平静不仅仅关乎精神,也关乎言行举止。避免身心受到外来的“烦恼树”的侵害才是觉悟的境界并得以普照照世人。
六祖慧能的这句佛偈传颂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,这一佛理哲学贯穿于禅宗文化之中,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弘法大师。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同样需要回归自己的内心,寻求一份真正的平静和寂静,尽可能走向更高深的禅境,去寻找那无忧无虑的心态。